團體共融

三願生活
天主聖三之間的自我給予、彼此接納,及合一共融的愛,正是我們團體生活的根源、模範和圓滿。修女藉著誓發三願加入本會,不論散居何處,修會是一個整體,以團體性的目標和精神建立並培養教會與修會意識,善度團體的共融生活,參與團體的公共祈禱及感恩祭,忠實地完成團體交付我們的職責,培養姊妹彼此友愛寬恕、互相支持以及共同分辨與發揮合作的精神。

共融活動

共融活動

以色列朝聖靈修之旅

以色列朝聖靈修之旅

葡西法朝聖靈修之旅

葡西法朝聖靈修之旅

韓國之旅

韓國之旅

耶穌的母親瑪利亞-讀後心得

2017/08/15

耶穌的母親瑪利亞-讀後心得    潔樂修女

       「天主教的人都拜瑪利亞。」這個基督新教徒的刻板

印象,已經普遍到可以反而說也是天主教徒對基督新教徒

(以下簡稱為新教徒)的刻板印象了-他們都覺得我們太愛

瑪利亞。可是,新教徒對瑪利亞到底有什麼樣的感覺呢?

畢竟她實際上有出現在福音中,也確確實實是生育耶穌的

那位母親;為什麼她會成為天主教和新教之間那麼大的分

歧點呢?我們這次報告的聖母書籍─「耶穌的母親瑪利亞-

挑動基督宗教最敏感議題」─提供了清楚的答案。這本書

以不失和平與彼此間的尊重的「辯論」方式,將天主教和

新教雙方對瑪利亞各種教理和敬禮的看法鉅細靡遺地呈現

在讀者面前。這本書的價值,不止在於對新教看法的介紹,

亦是對於天主教的瑪利亞觀做出清楚的解釋。一定必須透

過對於彼此觀點的了解,雙方所期待的合一才有望真正實

現。

       首先,兩位辯論者的背景,對於他們的觀點和整本書

的架構都有很大的影響。段特曾經是新教牧師,但於1995

年和全家一起正式進入天主教會。他在選擇改信天主教的

路上,對於新舊兩方的各個議題都做了深刻的反省和分辨,

而他也承認,對他來說最後的障礙,便是瑪利亞的問題─

也因此,他對瑪利亞的教義和新教徒對聖母的看法,都有

清楚的研究。另一方面,大衛在大學時期與段特一起在號

稱「基督新教大本營」的鮑伯.瓊斯大學就讀,而後也一

直保持著新教信仰。對於歷史有濃厚興趣的他,以平信徒

的身份對於教會歷史,包括早期教父的教導、偽經等,

皆有很深的認識。我認為,兩位這樣的背景對於這本書的

主題很有幫助,也讓辯論的內容非常有內涵;對於許多教

理,他們都能指出早期教父的說法,並且用最有力的歷史

證據輔佐自己的論點。因此,在看了這本書之後,我覺得

很多瑪利亞的議題在我心中的信仰價值加深了─以前只是

為「從小學的就是這樣」而相信的道理,現在有了實在

的根據,也知道對立者的看法,而不只是單方面的證詞。

       這點對我來說很重要,因為本書過半數的章節,就是

在探討各條不同的瑪利亞教理,以及雙方對於這些教理的

歷史背景、字詞用法、可信度、適合性等等⋯⋯的見解,

而幾乎每一章也都有提到許多值得反省的觀點。其中一個

最讓我覺得有意思的,是聖母領報時,天使用來問候她的

稱號─kecharitomene。段特解釋,天主教定立「始胎無

染原罪」的教理,有部分根據建立在此一詞上;我們翻譯

為「充滿恩寵」,而當天主的恩寵完完全全地灌注在一個

人身上時,是沒有罪惡的容身之處的,因而稱瑪利亞為無

罪。他也重要地指出,瑪利亞的此種狀態應歸光榮於天主,

而非她本人。另一方面,新教將這一詞翻譯為「深受寵愛

者」,因此只是指出天主特別揀選她的事實(這點新教徒

當然也承認),但並沒有對於她本身的狀態做出任何評論。

雙方都指出了無玷始胎成為教理時,當時教父們分歧的立

場,而最終段特便解釋了天主教徒的職責之一─信賴並服

從教會的決定。看了這些之後,我對於「始胎無染原罪」

立場並沒有改變─我之前就相信,現在還是相信─但在吸

收了歷史背景、語言學上的根據和了解到教友的責任之後,

我感覺似乎比以前更加看重了這條教理。

       在書的最後幾章介紹的,是關於瑪利亞敬禮的部份-

其中包括了以瑪利亞為主保的聖堂等建築物、聖母顯現事件、

玫瑰經、和瑪利亞身為「共救贖者」等等的稱號─一些就算

是天主教徒本身也並非全盤接受的「虔誠信念」。由於大部

份都比較具爭議性,因此段特在一些觀點上也稍顯讓步,

常常指出某些觀點在天主教徒之間有時亦會挑起爭端。

不過,也因為不是教理的關係,他在這幾章表達了比較多的

個人看法,其中也有很多很有意義的部份。比方,最後一個

敬禮的章節討論到的是瑪利亞身為「女中保、共救贖者和辯

護者」的身份。以前,我也會覺得這些稱號語氣很強,似乎

有點太過火,而不知道該不該用這樣的詞句。但是,段特對

於這些詞,作出了很好的詮釋─「共救贖者」,即代表瑪利

亞最完美的配合了天主的計劃,而參與了救贖工程,同時也

成為了我們每一個人「參與救贖」的榜樣;「女中保」,

是指出瑪利亞是通往耶穌的媒介,一位可以帶領我們更接

近耶穌的嚮導;而「辯護者」,意即瑪利亞陪伴我們向天主

祈禱,並為我們轉求耶穌。有了這樣的解釋,我對於這些詞

就比較能夠接受,也了解在這些瑪利亞的稱號背後,最重要

的還是她與基督的攜手合作,而並非她本身的作為。

       如同之前所說的,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價值,即是以一

種對雙方都非常尊重的態度,來解釋關於瑪利亞議題常見的

分歧點以及其原因。到了書的結尾,並沒有任何一方成功地

說服對方改信自己的教派,但大衛和段特卻達成了寶貴的共

識─他們了解到,當雙方願意敞開心胸聆聽彼此的想法,

不是抱持著成見來「分出一個高下」時,就有可能豐富彼

的信仰;再者,如果兩個人都有對於合一的真切渴望,

彼此的言談就自然而然地會顯得有誠意,也會願意了解

(雖然不一定同意)彼此的看法。最後也是最重要的,便是

意識到,不論是瑪利亞或任何其他的聖人,他們都是將我們

這些在人世間的信徒帶往耶穌和天主的橋樑,而並非終點本

身。只要能夠接受這幾點,即使是這個「基督宗教最敏感議

題」,也可以成為前往基督宗教合一路上的轉機。

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