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召故事

張時(愛蘭) 修女

張時(愛蘭) 修女


  我家住在沙崙,父親去南洋從軍後,就此音信渺茫。
  母親竭力撫養我們姊妹,三人過著相依為命的生活,她很重視我們的宗教生活,在每天放學後,還特意請「姑婆」為我們講道理,每日的「早晚禱」和黃昏的「玫瑰經」誦唸聲,總是芬芳的縈繞在我耳邊。記得那是1957年初秋,母親帶著姐姐在田裡忙碌著,我在家忙著準備煮飯的柴火。
  在我身後有兩位穿會服的修女,親切的問:「小妹妹,你媽媽在家嗎?」修女邊喝茶邊和我閒談,輕聲問道:「你願意當修女嗎?」
  我從容地脫口說:「做修女,好哇!我願意」。是日傍晚,母親驚喜地說:「妳現在還小,自己不能照顧自己,等長大些再說吧!」我更加誠懇地向母親說:「天主會照顧我的,我在修道院中可以學習一切的。」當時我才14歲。
  我要入會,教堂就像過瞻禮般的喜悅,村莊教友獻上滿滿的祝禱。
  本堂苗懷竹神父一早就到花園,摘採嬌豔的玫瑰花,放置在祭台上,他在證道時說:「我就像原野上的小花,被天主揀選將移植在天主的殿宇,希望我的修道生活,能如祭台上的玫瑰綻放。」這些話語督促我一生喜樂的獻給主。
  記得剛入修院不久,第一次離開母親獨自生活。
  修院管理嚴格見面不易。母親思念我太深切,徒步走上幾里路來看望我,但是她不想破壞修院規矩,只在門外徘徊後,含著熱淚默默地一步一回頭的走回鄉下。歷經了14年的從望會、保守、初學到初願,1971年我和華修女同時發終身願,我隨著餅酒的奉獻,再將自己完全奉獻給天主。1984年我伴隨著年逾花甲的母親一同往「耶路撒冷」朝聖旅程,在朝聖的路程中,公拜苦路為要事之一,大家都想親自背上自己靈魂的十字架,我也滿懷著喜悅踏上歸途。
  1986年我接受長上的派遣離開了故鄉,到達了大洋彼岸–澳洲雪梨。「匹克斯特安老院」。
  這是中華聖母會在雪梨的基地,也是我新生活的搖籃。其實創業維艱,不管是語言、資金、人力,有許許多多的困難迎面而來,我從清晨到傍晚,不得不動腦筋,釋出「發電機」的精神,才不會遺漏或忽略。目前我來澳洲已三十多年,安老院在精心耕耘和辛勤灌溉下,已經結出豐碩的成果,人們親切地稱它「天主賞給雪梨城的禮物」。
  母親的叮嚀:「不能回頭、取悅天上兩個父親、做一個快樂的好修女…」言猶在耳。
  回首入會六十多載,這個就是我追隨天主、渴慕真理、傳播福音所走的路。我對主的承諾仍深印腦海。在梅山重生的「中華聖母會」會院,是我聖召的搖籃;也是我人生的第二個「故鄉」。
  那裡…有我少年成長的生命詩篇…
  那裡…有我難忘亦師亦母的恩情…
  那裡…有我姐恭妹敬的姊妹親情…
  那裡…有我學習度奉獻生活楷模…
  那百花爭豔的花園,那間簡便的豬仔舍,
  那青翠嫩綠的菜園,那嘰嘰呱呱的雞鴨,
  還有那些活潑可愛的小白兔…
  村旁的那口泉井,記憶著多少每天提水的歡笑…
  在簡潔優美、安靜的「中華聖母堂」院內,留下我們多少馨香的夢幻…
  啊!這是多美妙的世界;啊!這是多麼和樂的家園。
  那時,中華聖母會是一個多麼「富有」的「貧窮」修會,
  陽光和雨露滋潤著「她」的生命,如今依舊滿盈恩寵!







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