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召故事

華淑芳(保祿) 修女

華淑芳(保祿) 修女


  我原名「葛洛莉雅」(Gloria Joan Watts)一九三二年生於美國伊利諾州,因為從小嚮往到中國從事醫療服務。
  26歲時,受「天主的感召」和雷鳴遠神父事蹟的感動,隻身從美國東岸乘船18天來到台灣。
  六十一年前我一個人從西雅圖出發,搭著海明輪到基隆時,在船上學到的第一句中文就是「真美麗」。我來到臺灣,幫助中華聖母會修女從事醫療工作,取名華淑芳,後來決定加入修女會,一九六二年發願成為「瑪利亞‧保祿」修女。加入了中華聖母傳教修女會。
  「好美麗」是我學講的第一句中文,如今國語和台語已經很「輪轉」。
  梅山會院是「竹管仔厝、木板床、米糠枕」。第一個晚上偌大的蜘蛛從電燈泡滑下來,把我嚇得半死,沒睡好我還說「好美麗」;當時到處是石頭路,我的鞋跟,常卡在石路當中。
  「剛到梅山時很窮,修女沒錢買肉,營養不夠,什麼方法可以幫助她們?」
  初來乍到的我嘗試養小豬,我把一群剛出生不久的小豬放在紙箱裡,點上燈泡為牠們保暖。有天早上醒來,卻發現小豬都死掉了,讓我傷心不已。
  我發現偏鄉醫療資源奇缺,居民生病看運氣。
  早期梅山與阿里山一帶,居民的疾病以小兒麻痺、破傷風、瘧疾、寄生蟲及肺結核傳染病較多,那時山上沒有醫院診所,醫藥缺乏,於是在梅山鄉創立「海星診所」。我經常提著醫事包,和修女們徒步山區,為病患看診或者宣導公共衛生。走在蜿蜒又險峻的山路,經常會摔跤,過山溝走竹筒橋更要戰戰兢兢。看病時須要與病患溝通,我不會說中文,修女們也不會說英文,兩人比手畫腳,經常鬧出笑話。
  五十多年前,一位住在嘉義竹崎偏遠山區的小女孩陳素雲。
  她因為撿收竹枝而受傷,感染了嚴重的破傷風,我們抬著擔架和醫藥箱趕到小女孩家裡,把她抬下山,用救護車小心地送到高雄醫院,最後小女孩活下來了。五十年後,已成阿婆的陳素雲看到媒體報導,在兒孫陪伴下,特地從高雄到聖馬爾定醫院來探望,包了一包紅包給我。
  一九六二年,成大畢業的高材生蘇匡弼,在南部當兵時,因部隊演習發生嚴重車禍。
  他脊椎受傷,下半身癱瘓,後來又因尿道一再感染,導致腎功能衰竭。我也不放棄他,在民權路的聖馬爾定醫院每天為他復健,鼓勵他。後來蘇匡弼病情好轉,一九七六年,發明了首臺適合國人使用的電動輪椅,「這是個奇蹟」。
  有次,一位婦人帶著罹患肺炎的孩子到啟明診所。
  診所沒有病床,我把桌子倒過來充當病床,一旁燒著加藥的開水當作噴霧器,並用塑膠布蓋在四支桌腳上,避免霧氣外洩。我們日夜輪流照顧這個小孩,直到他三天後痊癒出院。
  等到修會遷移嘉義市,「海星診所」改名為「啟明診療所」。
  在提供了現代化醫療設施與醫藥,病患經常大排長龍。我深感蓋醫院的迫切性,密集地回到美國,向各地教會演講募資。光是洛杉磯、芝加哥、紐約間往返就超過150次,也曾經歷過病痛與天災的生死關頭。
  有一年暴風雪,氣溫驟降到攝氏零下10幾度,天冷大家都不敢出門。
  我和展蘭芳修女勸募不到錢,又沒有地方住,都生病了。此時展修女又被診斷為食道癌,高燒不退,情況很慘。幸得一位醫師幫忙,為展修女開刀八個小時,才化險為夷。
依稀記得一個寒冬,要到海邊的教會演講,我抱著重重的幻燈片機,在兩個教會之間穿梭,跌跌撞撞地吃足了苦頭。另一次,就是在美國募款時,借用朋友的二手金龜車開,從紐約開到芝加哥,足足開了14個小時的車,疲憊不堪。
  儘管募款活動的過程很辛苦,但有天主的眷顧。
  尤其是教友馬爾定先生的大筆款項捐助,醫院才得創立,最令我感動。「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」於1966年完工啟用,我的心願達成了。
  興建醫院的願望達成後,醫院有了醫師,卻沒有專業的醫護人員。於是修會開始推動創設崇仁護校,我又到處奔走募款,護校終於1971年開始招生,2005年新校區在大林完成建設啟用,並升格醫護管理專科學校。
  當醫院與護校業務穩定後,我漸漸從第一線看診退下來,致力於勸募與人才的培育工作。
  我促成100多名學生、醫師和修女,到美國大學讀書進修,學成後歸國在醫院與護校服務。
  我曾帶著九位修女,進到一家餐館時,裡面的服務生及客人都站起來拍手,高喊歡迎光臨,原來跑錯地方,這是一家酒吧。此舉就如帶著小白鵝,這就是我「鵝媽媽」之名由來。回顧來時路,我秉信東西方文化沒有差異,因為「愛能超越一切」。
  我和台灣結緣一生,並在修會透過醫療傳愛。
  這一切都是天主的安排。「願光榮歸於天主,他能照他在我們身上所發揮的德能,成就一切,遠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。」(弗三,20)



回上一頁